1、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主人公是刘禅。《乐不思蜀》 的故事: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
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起码拥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
难怪有人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可见刘禅具有一个政治家宽容大度的胸怀。
帝业 刘禅在223年登基,263年降魏,在位40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总的来看,他是灭国之君,蜀在他手中最终被魏灭亡。
刘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我个人看来,并不像人们所想那样,是一位扶不起的阿斗。蜀国覆灭后,作为亡国之君,他怎么可能不想复国;但相比复国,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碍于形势,他只能选择隐忍苟活。
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主人公是刘禅。《乐不思蜀》 的故事: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是刘备与甘夫人的儿子,是刘备的长子,一共在位41年,蜀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角是:刘禅 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释义]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1、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偷光,手不释卷这几个成语的主人公分别是车胤、李白、孙敬与苏秦、杨时、匡衡、吕蒙。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祖逖。2曹操3廉坡。4项羽5诸葛亮6赵括。7赵高8王羲之9文同。
3、背水一战的主角是韩信。指鹿为马的主角是赵高。卧薪尝胆的主角是勾践 退避三舍的主角是晋文公。班门弄斧的主角是鲁班。毛遂自荐的主角是毛遂。闻鸡起舞的主角是祖逖和刘琨。图穷匕见的主角是荆轲。
4、揭竿而起——陈胜 吴广 一鼓作气——曹刿 鲁庄公 投笔从戎——班超 囊萤映雪——车胤 孙康 原是车胤(chēyìn) 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5、乐不思蜀 主角是刘禅 乐不思蜀 [ lè bù sī shǔ ]释义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指鹿为马 主人公:赵高、秦二世皇帝胡亥 汉语拼音:zhǐ lù wéi mǎ 解 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2、乐不思蜀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3、乐不思蜀的意思解释及典故如下:解释:乐不思蜀(蜀:蜀国)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4、乐不思蜀的寓意: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
5、乐不思蜀指的是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文译文如下。
6、乐不思蜀的意思和典故如下: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