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颐之年是100岁。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译文: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期颐之年是100岁。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译文: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2、期颐之年是指活到一百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3、期颐之年的意思是:指活到百岁之人。详细解释: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期颐之年的词语出处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4、期颐之年是100岁。期颐之年,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为,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1、期颐之年是100岁。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译文: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2、期颐之年指的是100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3、期颐之年是活到百岁之人。期颐之年出自《论语》,原文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期颐之年是100岁。期颐之年,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为,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5、期颐之年是指活到一百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6、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4:六十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七十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八十岁杖朝之年 ,八十岁至九十岁耄耋之年 ,九十岁鱼合背之年 ,一百岁期颐之年。
期颐之年指的是100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是100岁。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译文: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是指活到一百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岁。1:不满周年襁褓, 两三岁孩提 ,男孩七岁髫年,男孩八岁龆年 , 幼泛称总角 。2:十岁以下黄口 ,十三岁至十五岁舞勺之年 ,十五岁至二十岁舞象之年 ,至二十岁桃李年华 ,至出嫁摽梅之年。
期颐之年是100岁。期颐之年,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为,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期颐之年是100岁。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译文: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的是100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是指活到一百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