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大约有550万军队。一直到抗美援朝结束后,才逐步开始裁军。
习题:中国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
答案:D,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建国初期三年间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镇压反革命势力,以及进行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抗美援朝,主要目的就是巩固政权)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建国后,必须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以巩固人民政权,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外交基本方针互相尊重 *** 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在1949年春夏之间, *** 根据对国际局势的冷静观察和精辟分析,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方针,为确定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提供了战略指导。
3、【答案】:A 【答案】A。解析: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国 *** 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成立后内外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建国之初要同外界打交道,要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建立和发展关系不是只要别国愿意,就全盘接纳,这里要有自己的原则、要有一个共同认同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全国分为30省、1自治区、12直辖市、5行署区、1地方、1地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了六大行政区: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 。
辽东省,1928年奉天省和辽宁省的部分区域,大致是现在辽宁省的管辖范围,并跟之前的安东省合并后称为辽东省,同样在1954年,辽东省建制被撤销,恢复了之前的辽宁省的管辖范围。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级行政区的变动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为49个,其中30个省、12个直辖市、5个行署区、1个自治区、1个地方。
3年分六个大区和 *** 、内蒙古,共计30个省、1个自治区、14个直辖市、1个地方、1个地区。
经过努力,新中国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工农业产品的交换,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在政治上密切了工农关系,巩固了新生政权,使我们党在执政初期赢得了战略主动,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由于八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和三年半的全国内战,中国经济损失极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状况较1948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使长期萧条的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大幅上升状态,经济开始复苏。全国开始百废待兴,发展重工业,钢铁,机器,军械等生产值创新高。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作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切工作的中心。 从中国的国情特别是建国初期的具体情况出发,中国 *** 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的方针政策。
首先是解放前期国民经济趋于全面崩溃。其次是帝国主义进行经济封锁。最后是国家财政赤字增加,这些都是建国初期出现财政经济严重困难的原因。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时,全国分为30省、1自治区、12直辖市、5行署区、1地方、1地区。12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上海市、沈阳市、抚顺市、鞍山市、本溪市、西安市、南京市、武汉市、广州市。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5大行政区(东北、西北、华东、西南、中南)和中央直属 1949年中国行政区划 行政单位(华北),总共有30省、1自治区、12直辖市、5行署区、1地方、1地区。
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其中四个直辖市分别是[ 北京],[上海 ] [天津 ],[重庆]。
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全国一共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省份,即中国的省级行政区,是行政地位与省相同的行政区,为一级行政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