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性本善,孟子的思想《性善论》中的人的本性的内容是怎样的

2023-08-19 10:00:35 体育信息 admin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谁提出来的?

与性本善相对的是性本恶。是由荀子提出的。荀子最主要的努力是确认人在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在道德修养方面,作为前提与起点的,是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荀子从天人相分的立场出发,否定而人性中先验的道德根据。

孟子的思想《性善论》中的人的本性的内容是怎样的

1、孟子说:“从天生的秉赋来说,人是可以成为善良的人,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于有些成为不善良的人,这不能归于天生的秉赋。

2、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仁、义、礼、智四端皆存于我心。孟子认为,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就像射箭一样,必须使学者能做 到射中靶心才行。标准既定,人人必须自觉遵守,不能因人而异,随意降低。

3、“善”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孟子的性善论是什么?

1、性善论的意思:孟子提出的人性在善的基础上的一种延伸与扩展。

2、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即:“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没有邪恶的本质。性善论主旨在于人生来是善良的,后天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可以直接决定人的好坏。

3、孟子认为人性不是别的,而是人内在固有的良心善性,也叫“不忍人之心”。他通过“孺子将入井”的比喻来具体阐明了这一点:“所以谓之人皆有忍人之心者非恶其声而然也。

4、“善”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5、孟子继承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要义,提出了性善的基本范式,性善论不是“性已善”抑或是“性 本善”,而是认为人先天具有善的质和一种向善的自然倾向,经过后天的修养功夫,最终实现善的内在价值。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36 bytes) in /www/wwwroot/nvkuo.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