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又称胃脘故胃之上为食管,胃之下为肠管,胃居二者之间名为胃管(脘)。其分上、中、下三部。
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5寸。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3寸。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2寸。足阳明胃经穴:梁门: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
从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向下到肚脐的一半,也就是肚脐向上2寸就是下脘。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
中脘穴属于“任脉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3横指)。足太阴脾经和任脉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功效。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1、下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
2、下脘: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患如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痢疾泄泻,饮食不化,水肿,胃下垂等。历代医籍多有记载。
3、坚持一般3-5分钟。按摩中脘穴益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以拇指螺纹面施力。按摩中脘穴位的功效: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1、上脘: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别称上管(《千金方》),出《灵枢 四时气》中。
2、按摩上脘穴位的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人体穴位配伍:配丰隆穴治纳呆,配天枢穴、中脘穴治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3、位置如图。上脘穴归属任脉,有缓解腹胀、消化不良、打嗝、呕吐等作用。中脘穴属于“任脉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
4、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同时艾灸养护 上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是调理养护脾胃的重要穴位。中脘穴处于胃的中部,居于胃的主体部分,刺激中脘穴,可以增强胃的蠕动,也能进一步帮助胃的消化功能,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5、按摩上腹部三大穴: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 这三个穴位对于缓解肠胃病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按摩中脘穴对胃病治疗效果更佳。
胃在我们的左季肋区间的,还有小部分在腹部以上,胃的前壁在右侧于肝左叶是相邻的。胃在左侧与膈相邻,为左助弓所掩盖。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胃在人体内腹腔的上部,主要是左上腹部。上端入口处与食道下端相连,称为贲门;下端出口处移行于十二指肠,称为幽门。整个胃是一个大的囊状器官,分为胃小弯、胃大弯、贴近腹壁的胃前壁及与之对应的胃后壁。
胃部的位置,在人体左手边的上腹部。具体说胃的位置和形态有很多种,绝大多数人的人的胃的位置,胃的大部分位于左上腹,胃的小部分在中腹部,进食后胃可以下降至肚脐左右总的来说胃部在人体的左中上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