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2、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端午节来历:夏至说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4、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日赐衣 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5、端午【唐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五日【北宋 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端午三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意思是: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出处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文秀的七言绝句诗《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