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代县边靖楼代县边靖楼的相关资料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边靖楼由砖砌高大的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楼基高耸,楼身壮丽,为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构。合基高13米,楼身高27米,总高40米。台下券洞南北穿通,洞高约九米,较一般城池门洞要高。
2、边靖楼系明朝代州城的鼓楼,又称谅楼。初建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是由当时的将领唐胜宗、陆仲亨主持修建的。那时,朱元璋的北伐军刚刚平定了山西地区,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这里策动变乱。
3、亦名边靖楼、鼓楼,在代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初建的边靖楼通高约10米,、楼分七楹,结构较小。经历过近百年时间,到成化七年(公元1471代县边靖楼年),由于一场大火,将楼层的木构建筑全部烧毁。
1、经历过近百年时间,到成化七年(公元1471代县边靖楼年),由于一场大火,将楼层的木构建筑全部烧毁。
2、边靖楼,位于山西代县县城内,人们俗称之为鼓楼。边靖楼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合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
3、亦名边靖楼、鼓楼,在代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为砖木结构,梁架精巧,建造雄伟。登楼可北望雁门,南俯滹沱。边靖楼由砖砌高大的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楼基高耸,楼身壮丽,为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构。
1、边靖楼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合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
2、边靖楼俗称鼓楼。在山西代具城内。创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成化七年(1471年)火焚后增台重建。楼基高耸,南北城券洞穿通,基高13米,长43米,宽33米。
3、边靖楼俗称鼓楼。在山西代具城内。创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成化七年(1471年)火焚后增台重建。楼基高耸,南北城券洞穿通,基高13米,长43米,宽33米。
4、代县:古州代县是晋北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之重镇,名胜古迹有雁门关、边靖楼、阿育王塔、杨家祠堂、赵杲观等。历史上陈子昂、李白、王昌龄、王维、李贺,范仲淹、元好问等都曾留下关于代县名胜古迹的传世之作。
5、古州代县是晋北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之重镇,名胜古迹有雁门关、边靖楼、阿育王塔、杨家祠堂、赵杲观等。历史上陈子昂、李白、王昌龄、王维、李贺,范仲淹、元好问等都曾留下关于代县名胜古迹的传世之作。
6、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为砖塔。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
山西的建筑有哪些代县边靖楼位于代县县城十字街心,建于明朝洪武七年,是历史上为守望瞭敌、指挥作战之军事设施。该楼素有“万皮备颤里长城之一楼”的美誉,是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杰作。
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是一座著名的古建筑群。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依山而建的悬空寺了。这座寺庙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悬空于半空,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景致。
代县边靖楼:位于代县县城十字街心,又名谯楼、鼓楼,建于明洪武(1374年)七年,是历史上为守望瞭敌、指挥作战之军事设施,有万里长城之一楼之美誉。
山西传统建筑从布局上看,有四合院、楼阁式、排排房、窑洞等;按建筑材料来分,有土体民居、木架结构体系民居、砖木混合结构民居等。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