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 :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之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主治病症: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大家都知道脚是我们的第二心脏,每个人双脚上有60余个穴位,均与全身器官有相应关系。现在流行的足浴也是源于此,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人体脚部的具体的穴位图。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定位 ***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主治病症: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
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之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 主治病症: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1、盲肠(及阑尾)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跟骨前缘,第5趾间的垂直线上。3回盲瓣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盲肠(及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2、个 ■脚底 *** 的原理: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3、从经络学的观点看,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而涌泉穴位于脚底,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4、我国古代医学认为,人的双脚上分布着六大经脉,连着肝、脾、胃、肾等内脏,足底有66个穴位,贯穿全身血脉和经脉,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因此,适当 *** 足部,可保持全身血液顺畅,并能促进新陈代谢。
5、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部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6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6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1/10。
1、大墩穴、公孙穴,主要是能达到安神解躁、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 *** 时,作用于两穴位(下图所示),画圆轻柔10分钟即可;心、肝、脾、肺、肾几个大的反射区(见脚部穴位图),不用很准确地作用于穴位。
2、太白穴 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之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 主治病症: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3、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4、除了在经常在外做足道,其实日常在家里,洗完澡,泡完脚之后可以自己 *** *** 脚部。
5、 *** 足三里一定要选准穴位,足三里坐落于小腿前两侧,犊鼻穴下3寸,距踝关节前嵴一横指(中拇指)处。按上来会出现轻度酸软的觉得,也有酸胀感,并且轻按穴位所属的部位,很有可能觉得到有一个小小凹坑。
6、在脚底这66个穴位中,最重要的就是涌泉穴。涌泉穴的位置大概在脚掌前部1/3处,划一横线,正中间就是涌泉穴。经掌 *** 涌泉穴,具有补肾健脑,增强智力的功效,并且能安心宁神,舒肝明目。
常做脚底 *** ,能缓解人体的疲劳紧张,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下面是脚底穴位图。
里内庭穴 寻找 ***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主治症状: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 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