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
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个人,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七子”之称出于曹丕《典论·论文》,又因同居邺中(今河南安阳),亦称“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7个人就基本上代表了汉朝建安年间,除了曹操父子以外的文学成就,后世文学当中的建安风骨说的也是这个时期他们的文学作品特点。
1、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
2、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七子”之称出于曹丕《典论·论文》,又因同居邺中(今河南安阳),亦称“邺中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