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被称为“月圆节”或“团圆节”。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月的祭祀活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真的。月饼是汉族的传统佳肴之一。每年农历8月15日中秋节,全家都会一起吃圆月饼。月饼的形状象征着家庭团聚,家庭和睦。说起月饼的起源,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8月15日杀死鞑靼人的传说。
八月十五杀鞑子,传播于民国时期的一个民间传说,传说本身没有任何依据,因此无法作为史料证明。
李靖凯旋之日刚好就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看到祝捷饼十分高兴,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
于是在公元1368年八月十五日,全国一同起义杀鞑子,成功的将元朝击退至漠北。也正是同年朱元璋的军队攻进了元大都,宣告着元朝的正式灭亡,明朝成立,各地老百姓也都过上了好日子,此后的每年也就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节故事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传说在战国时代,齐国有个丑女,名叫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后来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在宫中赏月,正巧齐宣王也在宫中游逛,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她美丽动人,于是就册封她为皇后。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正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今年中秋节你准备做什么呢?除了我们熟知的赏月、吃月饼,关于中秋的传说故事你都知道吗?接下来我就分享几个中秋的传说故事吧,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时候,每到八月十五的晚上,一大家人围坐在一张矮脚方桌前,望着天上大大的圆圆的亮亮的月亮,吃着厚厚的圆圆的甜甜的月饼,长辈便开始讲述那些每年中秋节都会讲的传说。虽然已经听了很多次,但因为有月饼吃,听起来仍觉得有兴趣。
中秋节大家每年都会过的一个节日,但是大家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么,还有你能说出几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汉代和两晋时期 作为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朝代,汉代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时期,也是在汉代成书的《周礼》上最早出现了有关于中秋一词的记载。
宋朝中秋节不吃月饼 月饼一词,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
在唐宋时期,中秋节主要是赏月和玩耍的时间。中秋节一般是一个社会娱乐的日子。在明清时期,节日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人们也赏月,但他们似乎更重视月神的神圣意义,以及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和经济关系。
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古人对中秋节的吟咏,主要集中在月的咏叹上。从唐代起,抒写中秋之月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总体而言,有一个大致的脉络。在中秋节产生之前,古人对于秋月的吟咏,多围绕其自然特点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