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有α黄色六方和β橙色立方两种。前者密度683克/厘米3,于146℃转化为β;后者密度010克/厘米3,熔点558℃,沸点1506℃。放于光中变色,最后变黑。几乎不溶于水易和稀酸,微溶于氨水,溶于氰化钾溶液。
在光的作用下,碘化银分解成极小颗粒的“银核”,而逐渐变为带绿色的灰黑色。
化学中还有其他颜色的沉淀:氢氧化铁,为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硫化亚铁,为黑色沉淀;溴化银,为浅黄色沉淀;碘化银,为黄色沉淀; 氧化锰,为黑色沉淀;硫单质,为黄色沉淀;氢氧化铜,为蓝色。
氯化银沉淀、碘化银沉淀、溴化银沉淀分别是白色、亮黄色、浅黄色。氯化银(Silver chloride),分子式为AgCl,分子量为1432。外观为白色粉末,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变紫并逐渐变黑。
碘化银的颜色为亮黄色。碘化银的一般形态是无臭的微晶形粉末。碘化银在光作用下会分解成极小颗粒的“银核”,而后逐渐变为带绿色的灰黑色。碘化银与氨水一起加热,会形成碘化银-氨络合物结晶体,变为白色。
氯化银:盐酸+硝酸银,白色 溴化银:溴化氢+硝酸银,浅黄色沉淀 碘化银:碘化氢+硝酸银,黄色沉淀 可以用沉淀转换的方法证明稳定性 氯化银可以转化成溴化银,溴化银可以转化成碘化银。
1、黄色:AgI、溴水(黄--橙)、FeS某些蛋白质加硝酸。
2、FeO红棕色沉淀、FeO黑色沉淀、FeCO灰色沉淀、FeS黄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CO黄色沉淀、AgBr浅黄色沉淀、AgCl白色沉淀、AgPO黄色沉淀、PbS黑色沉淀。
3、理论上三者颜色不同,分别为白、浅黄和黄色,但实际上三者颜色十分接近,所以可用溶解实验来加以区别。溶于氨水的为AgCl,不溶的沉淀再加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可溶的为AgBr,不溶的为AgI。
4、AgBr黄色沉淀,AgI浅黄色沉淀,S2-被氧化(如H2S与SO2反应)也能生成黄色沉淀S。氧化铁(性状:红棕色粉末 )、 铁锈(黄褐色) 氢氧化铁(棕色或红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状沉淀。
5、高中化学中常见沉淀物的颜色如下:黄色:AgI、溴水(黄--橙)、FeS某些蛋白质加硝酸。
卤化银,卤素与银形成的化合物,除氟化银外均为沉淀,氟化银、氯化银为白色,溴化银为淡黄色,碘化银为黄色。化学式AgX(X=F-,Cl-,Br-,I-)。用于制造照相底片或感光纸,以及用在人工降雨方面。
颜色,AgCl,白色,AgBr浅黄色,AgI黄色。 除了AgF,后面三个都有感光性, 并且逐渐增强。 利用AgX的感光性,AgCl以前用于测指纹, AgBr用于相纸,变色镜片, AgI用于人工降水 。
因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干扰实验现象,同时也是为了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2)AgX都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为卤素单质和银,且按AgF、AgCl、 AgBr、 AgI的顺序稳定性依次减弱。
还有好多有机物(基本上有机物都是),比如氯仿(CHCl3),见光分解出来剧毒的光气(COCl2),另外AgX(卤化银)也容易分解。其实实验室中好多药品是棕色瓶装的,因为还有许多药品见光分解很慢,也不好。
阳离子中,有颜色的,你只要知道 铜离子---蓝色、淡蓝色、绿色(与浓度、阴离子有关系)如:硫酸铜溶夜---蓝色;2氯化铜溶液---绿色(浓)等等,遇到的话,答蓝色即可。
碘化银的颜色为亮黄色。碘化银的一般形态是无臭的微晶形粉末。碘化银在光作用下会分解成极小颗粒的“银核”,而后逐渐变为带绿色的灰黑色。碘化银与氨水一起加热,会形成碘化银-氨络合物结晶体,变为白色。
硫酸银的颜色为白色;硫化银的颜色为灰黑色;氯化银的颜色为白色;溴化银的颜色为浅黄色;碘化银的颜色为亮黄色。
AgI有α黄色六方和β橙色立方两种。前者密度683克/厘米3,于146℃转化为β;后者密度010克/厘米3,熔点558℃,沸点1506℃。放于光中变色,最后变黑。几乎不溶于水易和稀酸,微溶于氨水,溶于氰化钾溶液。
氯化银沉淀、碘化银沉淀、溴化银沉淀分别是白色、亮黄色、浅黄色。氯化银(Silver chloride),分子式为AgCl,分子量为1432。外观为白色粉末,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变紫并逐渐变黑。
碘化银为亮黄色无臭微晶形粉末。无论碘化银的固体或液体,均具有感光特性,可感受从紫外线到约480mm波长之间的光线。光作用下分解成极小颗粒的“银核”,而逐渐变为带绿色的灰黑色。
氯化银:盐酸+硝酸银,白色 溴化银:溴化氢+硝酸银,浅黄色沉淀 碘化银:碘化氢+硝酸银,黄色沉淀 可以用沉淀转换的方法证明稳定性 氯化银可以转化成溴化银,溴化银可以转化成碘化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