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修建三峡水库等大型水库 在雨季拦蓄长江上游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疏浚河道,提高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提高河道排泄洪水都能力。
1、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有:减少径流量、合理安排生产、采取种植手段。减少径流量 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
2、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如下:构建梯田和阶地:在坡度较大的山区,可以采取构建梯田和阶地的方式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梯田和阶地能够分散雨水的冲击力,减少土壤侵蚀。
3、有关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如下:植被覆盖:增加植被覆盖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种植草坪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
1、成林的树木能形成局地的小气候,增强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有些树种适合,有些不适合。
2、你好!因为森林可以防止地表水土流失,起到蓄水降水作用。据研究,林地土地只有一厘米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有林地比无林地1公顷多蓄水2×104kg。森林是天然的蓄水库。
3、树木有发达的根系,可以抓住泥士,吸收水份,当涨洪水时可以牢牢抓住泥土,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泥石流等。
4、树的根须深入地下很大面积,可以锁住泥土,水分,阻止他们的流失。树木作用:1.美化环境。2.维护生态平衡:①调节、影响气候。②调节水的循环。③增加土壤的净水资源。④保护水土,使土壤不受风化。3.有益身体健康。
5、(二)强化造林治理。主要用于水土流失严重,面积集中,植被稀疏,无法采用封禁措施治理的侵蚀区,其治理技术要点是:适地、适树、营养袋育苗,整地施肥,高密度、多层次造林,争取快速成林、快速覆盖。
6、植物的根会在生长中逐渐分叉由一根变两根,两根变四根,最后顺着土与土,石与石之间的缝隙越钻越下,最后将土紧紧锁住,形成“天网”,这样只会有少量的泥土流失。
1、这意味着拦蓄雨水的任务由森林中的植物和土壤共同承担变成主要由土壤来承担,这就造成了虽然有大量的森林,但是仍然水土流失的现象。如何调节气候,避免极端气候的发生,可见水土保持在林业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2、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的蓄水量大大减少,土壤颗粒间隙在土壤总面积中占有30%~50%的比例,而空隙则为水分的空间,在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也随水而去,导致贮水空间也不断减少,土壤蓄水量也随之减少。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存在多方面,主要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水土流失的内在条件属于自然方面的原因,人为因素的表现是在没有意识到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而不科学的进行经济活动所造成。
4、潜在价值和间接价值 解释:潜在价值是指树木多年后可以获得木材收益,特种经济林木还可获得更高的附加值,而草地可以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间接价值指树木草地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5、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首先是植被冠层及枯枝落叶层能够减少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其次,植被能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水分渗透性,以此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其流速。